学习贯彻三次全会精神在行动●“振兴路上谱新篇”|十八洞村的明白账
国办:同意4个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
悟规律 明方向 学方法 增智慧丨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
 ·[视频]九霄逐梦,看今朝!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地面训.. ·[视频]汪公馆里的“伪装者”(上) ·[视频]一线见闻丨区域协作谱新篇 ·[视频]中国科学院与“两弹一星”纪念馆重新开放 传承.. ·[视频]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·江河见证丨守护好“中.. ·[视频]潜伏敌营的“佩剑将军”(上) ·[视频]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丨书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生态答卷 ·[视频]我的土地我的家丨第34个全国土地日公益宣传片 ·[视频]天宫TV | 光耀天际,见宇宙之美 ·[视频]无名者之歌 ·[视频]黑猫警长又双叒更新啦! ·[视频]速看!防间保密微视频《消失的“她”》 ·[视频]先睹为快!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主题片来了~ ·[视频]天宫TV | 给我们一个小桌子 还你们一个菜园.. ·[视频]全国生态日主题宣传片 ·[视频]首个全国生态日|中国国家公园旗舰物种来啦! ·[视频]提前184天!又一重大水利工程取得新进展 ·[视频]案例展示|第1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 ·[视频]消失的他,一个隐藏20多年的秘密….. ·[视频]激情燃烧的岁月丨《飞航印记》第3集

广安精准扶贫对象王太淑老人:一个世纪的夙愿 百岁老人的见证

发布时间:2016-08-18  来源:中国公共新闻网  字体大小[ ]

一个世纪的夙愿 百岁老人的见证

——记广安市广安区兴平镇龙孔村精准扶贫对象王太淑一家

  全民公众讯(王志斌 王刚)每天早晨,一位消瘦的白发老大娘,拄着拐,慢慢沿着村级道路,边走边看,不时看看活动广场嬉戏的小孩,不时看看公路两边蔬菜的长势,这已经成为了她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,她就是广安市广安区兴平镇龙孔村103岁的老寿星王太淑。

  王太淑1914年7月3日生于广安区兴平镇堤埝村,虚岁今年103岁。1914年是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上都不平凡的一年:奥匈帝国皇太子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索;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了中华革命党;巴拿马运河通航;袁世凯在天坛模仿封建帝王登坛祭天,为1915年当皇帝做准备。

  王太淑小的时候,家里人丁兴旺,父母养育了三个子女。大哥,二哥,王太淑排行老幺。王太淑从小就是家里的掌上明珠,那时父母精心打理着六十多亩田地,日子富足殷实。王太淑的童年天真烂漫、衣食无忧。但好景不长,王太淑的父亲因为突患重疾撒手人寰,王母年事已高,大哥老实巴交又无主见,那时王太淑还是个懵懵懂懂的小丫头。为了一家人的生活,王太淑的二哥在经得母亲与大哥同意后,把家里的田地卖了六十来亩,用这些钱和同乡到重庆经商。那时的国家内忧外患、军阀混战、民不聊生,王太淑的二哥在重庆非但没有飞黄腾达,反而被人谋财害命。当客死他乡的噩耗传到家里时,王太淑的母亲在悲痛欲绝中卧床不起,最终留下一亩多薄地含恨而去。家道中落,王太淑与大哥相依为命,在颠沛流离的旧社会,在水深火热的年代,过着食不果腹,饥寒交迫的日子。

王太淑以前的住房

  1949年全国解放,36岁的王太淑在政府的关心下,嫁到了兴平镇龙孔村,丈夫名叫邓章风,比王太淑大10岁。日子虽然过得紧张,但王太淑两口子对新生活充满着感恩与希望,两人天天起早摸黑,精心打理着温馨的小家。他们先后生育了四个孩子。1951年大女儿邓广玉出生,1954年二儿子出生,1963年三女儿邓六秀出生,1969年四女儿邓菊花出生。龙孔村是典型的丘陵地区,可耕作土地少,王太淑夫妇苦心经营着一亩多薄地,既要完成国家的粮食任务,还要养活一家人,有时还会遇到自然灾害,非常不容易。

  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。1963年,邓六秀九岁的二哥生水痘,由于那时候农村的医疗条件有限,国家又遭受了自然灾害,哥哥最终没能逃离早逝的厄运。王太淑的丈夫邓章风在儿子去世后,心理受到了强烈的打击,健康每况愈下,那年王太淑五十来岁,而邓六秀还不满一岁。一切都来得那么忽然,一切又那么无情,王太淑一边承受着唯一儿子离去的悲痛,一边照顾着嗷嗷待哺的邓六秀,一边又要照顾卧病不起的丈夫……那段时间是王太淑人生最艰难、最漫长的日子。好在天没有塌下来,丈夫的身体慢慢的好了起来,大女儿也可以帮助父母做些家务与农活了。1969年他们最小的女儿邓菊花出生了,那年王太淑55岁,小女儿的到来又给家里带来了生机,同时也带来了生存的压力。

王太淑在旧居的相片

  为了减轻家庭的压力,大女儿邓广玉在亲戚的介绍下,嫁到了岳池县的农村,丈夫宋子光是一名退伍军人。邓广玉夫妻先后生育两个儿子,大儿子现在40多岁,在新疆阿克苏当农民,小儿子40来岁,在云南当上门女婿,是名个体户。邓广玉由于操劳过度,50岁不到就去世了。

  四妹邓菊花是家里相对吃苦较少的人,由于家庭的贫穷,她只上了小学,然后在家里帮助父母做做家务,干点农活。随着父母的衰老以及父亲病情的恶化,家里生存的担子基本都压在了邓六秀与邓菊花两姐妹身上。

  改革开放初期,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普惠大地,王太淑家的生活也慢慢有了好转,一家人的日子虽苦,但是还是能看到希望。1986年,邓章风因病去世,没过多久,邓菊花也跟随乡邻去了福建打工,有了经济来源的邓菊花坚持给远在龙孔村的母亲寄生活费。2015年以后,龙孔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如今道路四通八达,水电网进村入户,住房安全舒适,社保医疗便利快捷,村域经济已有规模,邻里乡亲和谐共处,邓菊花也计划这两年返乡与三姐邓六秀一起陪着妈妈安度晚年。

  邓六秀从出生就一直陪伴着母亲,自四妹离家去福建打工之后,邓六秀也结了婚,生了两个女儿,大女儿在巴中卖保险,小女儿在南充读书,丈夫因病早年去世。邓章风去世后,邓六秀怕母亲有过多的思想负担,除了参加生产劳动之外,有时间就陪在母亲身边,散散步、聊聊天,给母亲做做饭,洗洗衣。王太淑家由于耕地少、劳动力缺失,家里始终有老弱病人需要照顾,再加上家里底子本来就薄,导致了她们家一直是龙孔村典型的贫困户。

  2015年,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了“两一个百年”的梦想,为了让全中国的老百姓都能过上小康的生活,向世界郑重的提出了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的伟大战略部署。2015年在全村贫困摸底排查的时候,王太淑家只有一间摇摇欲坠的破瓦房,几件破烂不堪的家具,唯一的电器就是一台嘎嘎作响的电风扇,他们贫困的情况让在场的工作人员大为震惊,同时也感到心情沉重。怎么去帮助他们,怎么带领他们过上小康生活?这些都是龙孔村两委一直在思考的问题。扶贫就是去短板,如果最贫困的人无法脱贫,那么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只能是一句空话。

王太淑现在居住的廉租房

  王太淑家没有存款,没有安全的住房,没有青壮劳动力,这些现实问题都是制约她们家脱贫致富的短板。为了增加王太淑家的经济收入,村两委做好了王太淑的低保政策兜底、百岁老人高龄补助、耕地地力补助等保障工作;结合他们家劳动力的特点,积极为王太淑家发鸡鸭苗60余只,并传授养殖技术;积极介绍邓六秀参加村上的劳务工作,赚取一定的劳务费;王太淑家的房屋在住房排查中属于D级危房,破烂不堪无法再进行修补,家里又没有资金修建新房屋。在省委常委、政法委书记侍俊的关心下,兴平镇党委积极统筹资金,为王太淑及另一户贫困户修建了廉租房,廉租房内还为王太淑一家提供了实用的家具与电器,保障了水、电、网络“三通”,村两委还为他们在家门口修建了整齐、美观、实用的菜园子,保障她们家的“菜篮子”问题。

王太淑和女儿邓六秀在廉租房里的相片

  住上了新房子,有了经济来源,生病住院有农村合作医疗,在外的女儿与孙女不时寄点钱回来,省、市、区、镇、村的领导干部经常过来慰问看望。这一切都让王太淑一家快乐幸福。听邓六秀讲,每天散完步回来,王太淑老大娘就坐在自家的沙发上,看着挂在墙上的小平画像,有时也会感慨的念叨“还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,还是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好!”

中国公共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

【免责声明】:以上图、文、音/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(本网原创文章除外),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。我们尊重原创,也注重分享。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,禁止用于商业用途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、法规、政策,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,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: 3555333776,微信号:GAN160003,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。电话:010-89525216。本网投稿邮箱:3555333776@QQ.COM。通讯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(华声国际大厦)1层 1 2 1号。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,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、来源:XXXXX网站。
点击查看更多评论>>发表感言:
验证码,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。